在我的心里,有一种避世的情结。我的梦想不是站在声名的浪尖上,而是在一个无人之处隐居。 我最愿意呆的地方,是一个荒凉的岛屿。在那里,有海浪昼夜拍打着礁石。新月形的白沙滩隐藏在宁静的港湾里。那里,没有网络,没有电视机。当我感到厌倦的时候,我能够爬到临海的悬崖上,在那儿眺望起伏的海面与盘旋的沙鸥。 当我每天醒来时,阳光都带着咸湿的味道;当我入梦时,有海风宽慰我的灵魂。 那乌托邦的精神家园,究竟在何方呢。
Author Archives: danielhu
无题
我们的一生都是苦难和折磨。在这中最深的苦难和折磨中,我们是完全被动的。有时,我们有点得意,有点风流,那不过是苦难的另外一种形式。对于一个人来说,解脱的形式只有死亡,但是当我们死去时,连支撑那些苦难的内心的动机都变成无意义的了。 晚上,雯子放歌,我上网。那是陈明真的歌。大学年代,她是我的偶像。在我的心里,偶像只是一个简单的喜悦的对象。陈明真长得甜甜的,清新,歌声也如此。她是个富家女,换句话说,唱歌完全是种娱乐,而不是生计。 现在要是再找个象样的音乐是很困难的。音乐已经高度商业化,注重于形式,而不是内容。周杰伦之类的音乐是该种典型,完全没有旋律美和情感。只有他令人绝望的口吃给予人一点意外。 雯子又放孟庭苇。我想起来,她也曾经是我很多室友的偶像。她不是我的偶像,我嫌她不好看。我绝对是个以貌取人的听众。她穿得象青春的学生,不代表她就可以成为我的幻想。不过,她的声音是明亮的,忧郁的,很符合我们青春期的不安和忧伤。在她的声音中,我们幻想自己的爱情和失恋。似乎,在乏味的大学生活中,这是唯一可以关注的东西。 我们那些忧伤去哪里了呢?我们的不安,已经变成了麻木。曾经在喝醉酒在操场上疯子一样的转圈,倾听别人的爱情秘密,现在想起来,决不是种温馨,而是可笑。
蚂蚁的故事
朋友给我看了最近的一个事件,上百万人被骗去养蚂蚁,血本无归,似乎这又是另外一个吭人的故事,而且,在我们所有吭人的故事里都少不了官商勾结的例子。 我批评政府已经批评得有点厌烦了。我想批评一下老百姓。 中国人太容易受骗了。照理讲,这是件奇怪的事情,因为我们国家如此多的骗子理应培养了我们足够的免疫能力,但是没有。 是我们智力太低了,还是因为我们财迷心窍了,我不清楚。总之,我们要永远记住,在我们国家永远没有掉下来的馅饼这种好事。道理很简单,中国这么多人每天在琢磨发财,很难轮到你;而且,最重要的是,如果有这种机会,早已经被某些人利用权力垄断了。你们命苦,怪不得政府。 现在再回忆一下赵本山的那个蚂蚁的著名广告词,“谁用谁知道!”。我不禁拍案叫绝。东北人,在忽悠方面,从来没有辜负我的崇高评价。我对他们的崇拜,正如滔滔江水。。。
徒孙
我徒弟怀孕了。 我问,我还能看到可爱的徒孙吗?(在她去加拿大前)。 她说,可以,而且是两个。 我目瞪口呆。 不知道加拿大的旅行签证是否好办(如果有美国签证,应该容易),那样我和雯子以后可以去加拿大看她。况且,我对落基山脉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。
无题
人生的真谛,用平淡的心去生存,用诚挚的心去爱上帝。 雯子这些天牙疼得厉害,吃得很多药。她说,一定是老天觉得太幸福了,让她肿了半边脸,不能在吃好吃的。其实,她看起来很正常。两边脸依然保持几何学上的对称。但是我能理解一颗牙齿对人的世界观的改变。
无题
一大早,白花花的太阳,亮闪闪的天空。
有点熟悉的日本泡沫
那是一个迷乱的年代。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充斥着“炼金术”之类的大众读物,“理财技巧”成为全民流行语,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都持有股票 东京银座,全球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。三越百货门口那一对石狮子,冷眼看着经济的潮起潮落。 1989年,泡沫经济的最高峰,石狮子眼前的银座四丁目的地价,是每坪(3.3平方米)1.2亿日元。东京的另一个地标——东京帝国广场,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,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,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。日本正沉浸在一个“地价不倒”的神话中。“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,然后再把美国土地出租给美国人住。”莫邦富说,“在当时的日本报纸上这样的言论经常可以看到,并且被大部分日本人接受并引以为豪。”
无题
晚上和同事们一起去吃了云南菜,然后去唱歌,半夜后才回来。 我有时想,生活变幻无常,人的感情也变幻无常。能够经历的时候,就尽量经历吧。过了这个村,一切都不一样了。 人是很渺小的。惟有上帝永恒。
无题
茫茫杀人雾,杳杳鬼见愁。
包身工
中国的教育制度,真是已经堕落到地狱第十九层了。 我侄女去北京读研究生。她跟我讲,很快她也要上班。其实就是去她导师(现在大家都称呼为老板)那上班,还要打卡。尽管这可能已经是国内的普遍现象了,我还是觉得大大地吃惊。一个人选择读研的时候,原本是希望学点知识,或者享受学生的感觉,现在完全成了包吃包住的,免费被剥削的民工。这种万恶的教育制度,只有中国人才能想出来。 很可能,不少人还认可这种制度。他们洋洋得意地说,让学生搞点实践,以后好找工作,有什么不好。这实在太可笑了,你将来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去实践,为什么要赶在你该读书的时候去实践?所以,有人说,小学本来是学人品的时候,中国人忙着读书;大学该读书的时候,中国人发现自己还该去学人品。现在看起来,在研究生阶段,变得更荒谬了。 中国最黑暗的地方,大概有三个,一是机关,二是国企,三是军队。现在,应该再加上大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