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

qq虽然有自己的床,每天晚上还让我陪她睡。她搂着我的脖子,和我贴面而息。 我说,等你五岁了,你得一个人睡。话虽这么说,我挺享受这种生活。我们只能感谢上帝,用一个孩子来改变我们的人生。 和我同年纪的人,孩子都快上大学了。我并不羡慕他们,我不会像很多人那样说,孩子上大学就好了,终于解放了,自由了。我已经在人生最恰当的阶段享受过最好的自由了。谁也不能在我面前炫耀他的自由。 我现在就处于带孩子的最好阶段。这就是我最美好的生活。

身份

看了一遍贾葭写的“早发财早移民”,其中讲到中国人奇怪的“我是中国人”身份的问题。这确实是很奇怪的,一个甚至没有真正私有房产的国家,一群人却觉得国家是属于自己的。 他提到一个有很好职业的人,首先可能觉得我是厨师,艺术家什么的。对于我来说,首先我是程序员,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。其次,我是背包客,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我是基督徒,因为我的信仰定格了我的人。无论把我放在世界哪个地方,我都是程序员,背包客,基督徒。我不是中国人,至少中国人不足以定义我。 我的高中英语老师早在蒙昧的1988年就对我说,你首先是你自己,做好你自己,再考虑中国人的问题。我几十年还没有精确地找到理想的自己,根本没心思再考虑其它身份。

婚姻

我们的老一辈父母喜欢教育自己的婚恋嫁取问题。然而你如果看看他们自己的婚姻,其实是非常可疑的。 首先,在很多情况下,他们的婚姻的起源按照恩格斯的说法,是相当不道德的。因为,他们的婚姻没有自由的爱情作为前提。其次,即使单看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,也缺乏起码的温情,甚至连双方的平等与尊重都没有。他们一辈子在争吵中耗尽时光,后来仅仅因为累了,而且也无其它选择而偃旗息鼓。 你要是质疑他们,他们反驳说,我们至少风风雨雨平安过了一辈子(意思是你们年轻人能一起过得到头吗)。这张观点看似有道理,其实相当荒谬。婚姻的从一而终不是人选择婚姻的目的(就像人选择吸毒不是因为吸毒是持续一辈子的事业)。婚姻存在的唯一原因,是它提供双方幸福的可能,以及对后代成长的健康影响。初此而外的任何原因都是耍流氓。

语言的优势

现在青青能够拿本简单的故事书自己念了,并没有人特别教她。 以前看一个西方的史学家的论点,说中国之所以文盲这么多,是文字过于复杂造成的。曾经觉得这像是偏见,现在终于明白它的正确性。 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社会或者文明,他五六岁时差不多已经学会口头的表达,也能听懂别人的意思。这个时候,中国人还是文盲,而且离脱盲还非常遥远。然而,这时候的美国或者新西兰的孩子离读写只差一层纸,即二十六个字母。一旦他们学会这些字母,它们有规律的组合与发音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,至少不需要像方块字那样花很多年掌握。他们很快就可以读一本书,就像他们说话那样。

转变

刚来这家交换的,经常看到一个像捡破烂的老头。每次,坐在教会里,他拿着几十张报纸(夸张得像一本书)翻个不停,一副很关心世界风云的样子。等到他翻完了,牧师差不多开始讲道或者讲道一半,他就旁若无人地走了。仿佛他到教会唯一目的只是看报纸。 这情况持续了一年多。在这个自由的世界里,从来没人和他说什么。 最近一段时间,他完全变了。他依然提前来教会,不过是捧着厚厚的圣经,戴着老花眼镜凑近细读(这让我怀疑他以前读报纸很可能并没有读到心里)。他看起来比谁都更虔诚。 在他的身上,你可以看到神的力量。神在沉默中做工,人只是没有看到而已。

吃货人生

今天买了条新西兰的三文鱼。第一次买整条,以前在中国买的不过是切好的一块。银色的鱼,漂亮而健康。我把她烤了,吃到了肚子里。她的价值得到了完美的升华。 我从来没有吃到过新西兰产的虾。这是个令人吃惊的问题。超市里最好的只有澳洲的,差一点的就是马国或者越南的。我不知道为什么泡在一锅海水里的新西兰没有本地的虾。都出口创汇了? 但凡有可能,我尽量选择本地产的食品。在新西兰,假如你穷的只剩短裤靠救济生活了,你依然可以选择几样东西吃到撑死为止。海鲜里你可以选择青口贝,三块钱一公斤,(有次我被三块钱吃得猪头猪脑的),再配点肉的话,买牛脸或者猪肝充数也行,两块钱管饱,胡萝卜做素菜吧,说不定买一袋可以吃整个冬天。土豆也类似价格。饭后水果猕猴桃比较好,本地海量供应,还有营养。 吃完了去近点的海滩去晒太阳吧。海滩反正也不收钱。人生如梦,好坏也不过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