坦率地说,来新西兰后,我的物质生活质量明显下降。但是,幸好,我更满足了。 描述这种悖论,不见得所有人都理解。在美国,我从不看价格标签,想买什么,伸手就拿。在新西兰,稍不小心,你就入不敷出。毕竟,这里价格贵了很多,工资低了不少。 美帝是个物质主义登峰造极的国家。它极大的促使了欲望的无限扩展。似乎人们追求一样东西,很少考虑是否内心的需要,毕竟一切来的如此容易。然而,在新西兰,我开始考虑,买一样东西,是因为现实的确切需要,而不是无理性的满足。 这种考虑,使人摆脱欲望。我认真思索,我其实已经很幸运。在人类很多人还为贫困挣扎时,我只不过失去了挥霍的权利。我应该感谢上帝,从而更加珍惜深远的精神生活。
Category Archives: Uncategorized
看房不息,生命不止
目前为止,我已经看房看到呕吐。因此,我决定适可而止。下周我希望敲定一个。 我至今在出租房里没有宽带,用着不爽的手机流量。对于口袋揣着三个路由器,背着五六个电脑,七八个手机来新西兰的我来说,有着自己的房子,就像那些系统管理员看到机房就会眼睛发光。 至少,那时我才有足够的时间上这个博客消磨。
无题
我在这里的工作比在美国时忙碌得多。很少消磨时光,也很少在办公室发呆。我对这种状态应该说比较满意,因为我不再感到每天在荒废。我喜欢我的工作。 因为很忙,我脑子里只有两件事情。第一是做好工作,第二是周末看房子。 我没有时间享受新西兰。或者说,我已经在享受了,只不过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。我还不能如以前想像的那样周末远行。不过迟早会如此。现在,看着永远明亮的天空,就是安慰。 在这里,谁也不认识我。我只是一个小人物,没有人知道我有多大能耐,也没有人知道我有何种梦想,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关心这一点。每一天,我都需要证明自己。尽管偶尔我感到焦躁,但我想到,这是上帝为我准备的家园,神永远与我同在。因此,我起床时就感谢主,将我带到新西兰,给予我新的一天。
无题
新西兰的金融系统在某些方面让人吃惊。银行的savingaccount很象是中国的活期,每个月都可以随便存取,但利率可以到年化的4%。且不说这把利率几乎为零的美国甩出几条街,即便是鼓励储蓄的中国也望尘莫及。 养老金账户的收益率,银行告诉我,10%以上。我几乎被当场震倒。 我在美国存了一年大概十万美元的现金,利息不过几十块。401k最终取掉时,收益大概也仅仅3%左右。 因此,不难想象,新西兰的借贷成本也相当高昂。因此,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,在这里有人愿意买房只付10%,剩下几十年的贷款偿还。
新教会
第一次来奥克兰当地的一个教会时,很不适应。这群人不停唱歌,还有各种伴奏和打击乐器。好像是现场演唱会,好像娱乐进行时。歌虽然是歌颂神的,但是唱法很时尚,远非芝加哥时可比。 我想起芝加哥黄牧师忠厚平缓的腔调,只有语言,没有歌声。似乎我更适应说教和布道,而非唱歌跳舞。这大概是,神只有一个,但地球上每个人赞美他的方式完全不同。 在我们蝼蚁般的人生里,在我们蝗虫一般的生活里,在我们全部的自我挣扎的冲动里,我们对一个圣洁,完美,全能的神充满景仰和渴望。愿所有人赞美你,耶和华,愿所有人为一个在最遥远处关注我们的神而感动。
无题
我很忙。平时工作,周末要四处看房子。 新西兰房子之贵,在我预料之中。考虑到房产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这算不上难以接受的事情。不过,我没想到的是,新西兰房地产市场比大泡沫破灭后的美国火热得多。你觉得稍微不错的,很快被拍卖掉了。 找到了一个教会。虽然这里没有芝加哥的清华大学毕业的很牛的牧师,但是总可以周末时获得一点宁静。我们的归宿在于上帝,愿他指引和保守我们。
北美英语真好
虽然离开了美国,还有很多事情要打电话回去处理。电话里听到纯正的北美口音,心里的舒坦无法用语言形容。在新西兰的这些日子里,我同各色人种打交道,还没有听过一句没有口音的英语。 我想念美国英语,我想念Amazon, 这是我仅有的两样思念。
一万个为什么
即使在新西兰也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离开美国,那个收入更高,更发达,物价更便宜的国家,我对此的一概回答是我爱新西兰。其实别人不见得理解你的理想和理由,因此,无论怎么解释,差别都不大。
无题
至少目前来说,我的每天充满希望。早晨起的很早,只为做点事情,自己自愿的事情。周末四处去找房子,只因为这里是可以依靠的归宿,希望从此扎根,不再眺望飘渺的未来。
无题
今天去看豪宅。北岸风景如画,正是我向往之地。房子都挺好。不过,我也得出一个结论,我这样的穷人买不起临近大海边的房子。我因此放弃这个目标,只求一个灵魂栖息之地,有草木与蓝天为伴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