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题

在我们忙忙碌碌的人生中,很多人疯狂,很多人沉醉。 下班后,我在办公室多呆了一会儿。 人生的美好,就在于孤独。如果可能,不要参加超过四个人的聚会。那只会迷失你的心智。不要在喧闹中追逐快感,而要于无人处细细品位。 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,不管他是你的朋友,父母,还是老板。听你自己内心的声音,但你要确信那是你自己的声音,而不是魔鬼的。 无论爱什么,都不要失态。你守住了自己的阵地,才有资格谈论爱别的。

城市

昨天晚上,和雯子在北京吃了一只烤鸭。觉得一肚子油。幸好今天又可以吃路易达减肥。 尽管出去这么多趟,我的皮肤还是没有找到适应北风干燥气候的良好办法。无论怎么涂化妆品,都觉得自己皮肤干裂,形容可憎。回到南京,立即就好了。 仔细看了看地图上北京MOTO要搬去的望京,似乎没那么远(以北京的标准)。任何一个人到了北京都要重新定义物理的距离。北京的公交系统也非南京人所能想象。去怀柔那几十公里的地方还有源源不断的公交车。简直有点匪夷所思。从头坐到尾要两个小时。总之在北京任何地方都不缺乏人住,只要房价是居住者所能承受的。对于我这样的南京来的农民,觉得连四环的房价都太贵。(一旦我想到一套房子要付出五年以上的薪水,我就会眼前发黑,一阵眩晕) 北京有很多繁华场所,高档饭店。写字楼鳞次栉比。这是事实。有一点总是令人遗憾。雯子评价说,所有的服务员都象是”卖包子的,种田的“。很难在北京的服务员身上看到女性的优雅,男性的风度。我对她说,这是北方人的气质使然,不足为怪。很多北京人可能因此会拍我砖头,不过这是事实。北京男人有一种天然的痞气,女人则是天然的土气(排除个别情况),尤其是在他们张嘴说话的时候。即使是南京街头小店的服务员,也胜过燕莎里的售货员。 不管怎么说,就城市建设来说,北京还是比上海好。当然,上海人会很不服气地说,他们建设用的都是自己的钱,而不是全国人民的。我倒是觉得,这主要是因为明清皇帝把北京城规划得比较好。上海的路都是歪歪扭扭的,房子也是奇奇怪怪,视觉上,真是种污染。

中国国家地理

翻一翻十月的中国国家地理,觉得这份杂志真是江河日下,愈来愈浅薄。除了拍几张惹眼的照片外,专业性乏善可陈。而且,它愈来愈象一个符合政府主旋律的机关杂志,其中流露出的很多幼稚的观点,实在不象是给有头脑,有品味的人读的。它起了个和美国国家地理类似的名字,基本是对后者的玷污。 觉得杂志中也只有Vision能读得下去。

岁月

有时间遥远的朋友找到我的号码和我联系上了,惊叹说,你怎么这么多年还没换号码啊! 我怎么可能换这个号码呢,这是生我养我的MOTO为我开通的免费号码。人在号在,号在人在。(这让我想起以前清兵进关时说,留发不留头,留头不留发)。 从号码上我实在不知道她是谁。最后她说,很多年前在上海酒吧里见过我一面的。我想起来了,一个曾经很清秀的女孩子。岁月蹉跎。我们来来往往,能碰过一面,也是缘分。 两个人只见过美好的一面,多年后还能记得。总比在一起多年后心生怨恨成为仇人好。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 她说,你怎么还不结婚。我说,说来话长,总之命运无常。不过我现在一切都好。

品牌

东方人无论怎么打扮,也无法达到西方人的境界。很多名牌,一旦到了日本人和中国人身上,就显得特别怪异和丑陋。不过上帝也是公平的,他给予了东方人更长的青春。我们知道,西方女人过了20,男人过了30,就只有下降的空间了。 日本人是世界上奢侈品的最大消费者。这固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钱,然而更深层的原因,是他们继承了东方文化里的虚荣。这种虚荣在于,人的尊严完全和人的个性与内心无关,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服装,首饰,财富,官阶。当日本人(中国人也不例外)穿上奢侈品牌时,给予人的感觉和猴子套上西装没有区别。只有当一个人的气质与他的服装完全吻合时,才有真正的价值。服装,不是简单的材料的堆砌。一个充满自信的穿着简洁T恤的人,远远胜过一个拎着LV包的内心虚弱的人。 在中国这一现象恶化了。根本原因是,在中国,只有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才买得起我们听说过的奢侈品牌。而这些从文革走出来的人的品位更是可疑的。这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后果,即那些品牌进入中国的设计已经完全没有现代的时尚因素,而是呆板,灰暗,粗糙。实际上,除了一个Logo,没有什么其它值得欣赏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