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善

一个朋友问了我关于做慈善的问题,我想这是一个从理性上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很多人自然地把做慈善的人想成高尚的,这是种谎谬的偏见。做慈善的人和常人没有任何差别。我从来不觉得慈善工作可以给人高尚的心灵。假如一个人有高尚的心灵,那是做慈善前就有的。
你也许觉得吃惊。举个例子,有人给孩子捐助了1000块,然后每年要求孩子给他写信,报告学习的状态。表面上是一种关心,其实不过是沽名钓誉。你凭什么要求孩子把你当根葱?你不就是捐了1000块钱吗?
你也许觉得这个例子不太好。确实不太好,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。然而回到慈善组织里人与人的关系,人做某一件事情的动机,其实我看不出和一个大公司里的差别。你或许说难道免费做一件事情不比拿钱做更高尚吗?完全不是如此。一个人因钱做一件事情,和一个人因为沽名钓誉做一件事情,并不存在高尚程度和卑鄙程度的差别。
你有理由问,难道做慈善的人都是沽名钓誉?当然不是。一个人当然可以因为高尚的热情做一件事情。但是我们不要忘了,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时也觉得自己为了高尚的目的,把她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,可我没看见一个男人为自己女朋友死去,甚至还在为小事情在吵架。
简单地说,我觉得做慈善的人并不比挣钱纳税的人理应获得更多的褒奖。
我不否认有些做慈善的人有些令人无比仰慕的例子。比如美国有个富翁,一辈子捐了几十个亿,都没有人知道,有时甚至连受捐人都不允许知道他的名字。他住在简陋的公寓里,开着破车。最后,如果不是某个记者出于好奇挖出惊天的秘密,或许永远无人知晓。
坦率地说,他一定有种伟大的信仰。这种信仰给予他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。这和他做慈善没有任何关系。我感动于他伟大的淡泊名利,而非他捐出了几十个亿。富人捐几十个亿和穷人捐一百块又有多大区别。

Join the Conversation

1 Comment

  1. "有人给孩子捐助了1000块,然后每年要求孩子给他写信,报告学习的状态。表面上是一种关心,其实不过是沽名钓誉。你凭什么要求孩子把你当根葱?你不就是捐了1000块钱吗?"
    完全同意,但我觉得你的观点也不够,其实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三观的准确引导,而贫困儿童的长辈特别是父母恰恰是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和能力,更何况他们自身的三观未必是准确的。就譬如我家庭举几个例子:
    背景是90年代,我家在沿海小城,条件相对还可以,已经盖好楼房,我妈是小学文化。关于看到路上别人丢的钱,我妈这样说的,踩到脚底下装系鞋带,看看没人看见捡回来。关于分享,别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,要把好吃的藏起来。。。。
    归根到底,物质贫困带来的精神贫困才是最要命的。所以穷人家的孩子容易扣,算计,富人家的孩子相对大方会分享。
    再要命的的是我现在就是用各种手段,对她讲道理,讽刺恶心她,痛骂她的怪异想法和行为,已经死不悔改了,对付她的唯一办法就是远离她的生活,逢年过节回老家看看她,给她买点东西让她到村口炫耀嘚瑟。这几年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坚定地拒绝她来我的城市照顾我们,给我们做饭;坚定地灌输以后给她找个条件不错的养老院养老;坚定地灌输两代人在一起会闹矛盾,闹出矛盾不好收拾。我也明白了她的真实需求:我只要满足她在村里的面子她就知足了。
    以前天真,还想带着她去旅游,我想着,她没有坐过火车,也没有做过飞机,几乎没有出过县城,闭眼的时候难道不是遗憾,带着她尝尝没吃过的,看看没见过的,经历些没经历的,也算回报养育之恩。她根本舍不得花钱,也舍不得让我花钱,总想着扣着一分一毫,连条解寂寞的狗都舍不得养,(她年轻的时候辛苦工作,老了一身痛病,腰疼腿疼等,干不了农活了)她舍不得打疫苗又怕咬了人花钱,我说我出钱她又不愿意舍不得。
    再说说我们那边人比较普遍的现象,我们那边是全国有名的癌症高发区,特别是肝癌,一旦得了就花钱也没用。但是很奇怪的是他们平时牙缝里抠出来的钱,愿意全部送进医院,买份安慰也不放弃幻想,接受事实,剩下的时间里享受人生。就好比是宁愿生前活得惨不忍睹,死后也要风风光光。
    对于我个人而言,每次回家,遇到村里小孩,唯一的建议就是一定要考出去,毕业了不要回来。只有等这代老年人自然离世,问题才可能解决。我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和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,这种孝是没办法尽的。目前看挺好,一年难得见面,客客气气,带点寄点东西,他们也体面。

Leave a comment